2016“年度最炫分子”今日揭晓,“世界最强碱”仅排第4
本文主要内容引自微信公众号“X-Mol”(ID: X-molNews),略有调整。
由美国化学会(ACS)旗下的 C&EN 举办、为期一周的“年度分子”(Molecules of the year)投票于北京时间今天中午落下帷幕。今年有哪些奇妙的分子打破各项纪录?谁能夺得“年度最炫分子”称号?一起来看看吧!
▌7. 氮族“糖葫芦”(得票2%)
包含氮族四种元素链的分子。图片来源:C&EN
据说,无机化学的乐趣之一,就是盯着元素周期表看看能做些什么新奇而有趣的事情。英国牛津大学的 Alexander Hinz 及德国罗斯托克大学的 Axel Schulz 和 Alexander Villinger 显然也是这么想的。他们盯上了氮族元素(第五主族元素,氮至铋),并制备了一种氮族元素的“糖葫芦”分子,其中包括前无古人的 Sb-N-As=P 链。有意思的还在后面,作者们接受采访时才表示,他们最开始的脑洞其实更大,目标是合成一个包含同一族四种元素的杂环!后来因为实在没有办法把线性前体分子成环,这才作罢。细心的(或者有强迫症的)读者可能注意到了,这个分子并不“完美”,确少铋(Bi),不过这已经在作者们的下一步计划中,他们表示铋应该也可以加入到该分子中。一旦他们成功,不管是成环,还是做个更大的“糖葫芦”,都将再一次创造历史。
扫描或长按二维码,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
http://onlinelibrary.wiley.com/doi/10.1002/chem.201601916/abstract
Synthesis of a Molecule with Four Different Adjacent Pnictogens
Chem. Eur. J., 2016, 22, 12266-12269, DOI: 10.1002/chem.201601916
▌6. 首个无机双螺旋分子(得票7%)
SnIP 的分子结构示意图。图片来源:Tom Nilges/TUM
说起双螺旋结构,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 DNA 分子,但纯无机的双螺旋结构分子却从未见诸报道。慕尼黑工业大学(TUM)Tom Nilges 领导的化学家团队今年实现了突破,报道了第一种完全无机的双螺旋化合物 SnIP。这是一种半导体材料,分子结构呈互相绞合的双链状,包括一条碘化锡(SnI+)链和一条磷(P-)链(见上图)。这两条链通过锡与磷的孤对电子之间的弱相互作用而保持结合,并且每个双螺旋通过比 DNA 中的氢键更强的相互作用与相邻的双螺旋配位。这种材料可以形成针状晶体(见下图),柔性极好,甚至可以对折而不会发生任何损坏。它们还可以很容易地被制备成直径小于20 nm 的纳米棒。这些独特的性质再加上其光学性能,Nilges 说“我们乐观地认为 SnIP 可用于半导体领域,如柔性太阳能电池等。”
SnIP 的针状晶体。图片来源:Tom Nilges/TUM
扫描或长按二维码,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
http://onlinelibrary.wiley.com/doi/10.1002/adma.201603135/abstract
Inorganic Double Helices in Semiconducting SnIP
Adv. Mater., 2016, 28, 9783-9791, DOI: 10.1002/adma.201603135
▌5. 配位数之王(得票8%)
Cs[H2NB2(C6F5)6]结构示意图。图片来源:JACS
金属阳离子中心最多能有多少个配位键?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煤炭研究所的 Klaus-Richard Pörschke 和同事们给出的答案是16个,这也创造了新的记录。他们报道了一个新的分子——Cs[H2NB2(C6F5)6],其中弱配位阴离子呈负一价,一个中心铯原子可以和五个阴离子单元中的16个氟原子形成配位键。在不使用氢作为配位配体的情况下,这是科学家们首次在一个络合物中实现超过12个配位键。
扫描或长按二维码,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
http://pubs.acs.org/doi/abs/10.1021/jacs.6b02590
Cs[H2NB2(C6F5)6] Featuring an Unequivocal 16-Coordinate Cation
J. Am. Chem. Soc., 2016, 138, 9444-9451, DOI: 10.1021/jacs.6b02590
▌4. 世界最强碱(得票10%)
邻二乙炔基苯二价阴离子。图片来源:C&EN
通过在气相实验中制备邻二乙炔基苯二价阴离子,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 Berwyck Poad 和同事们创造了目前世界上最强的化学碱。不过,该分子的碱性却是通过一个基于 Marcus-Hush 理论的模型计算所得,利用高级量子化学计算,该分子的质子亲和力达到了1,843 kJ/mol,远超其他超级碱。研究人员说,这个二价阴离子强到足以将气相中的苯去质子化,其质子亲和力的记录不太可能被打破了(译者注:真的么?记录不就是用来被打破的?)。
扫描或长按二维码,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
http://pubs.rsc.org/en/Content/ArticleLanding/2016/SC/C6SC01726F
Preparation of an ion with the highest calculated proton affinity: ortho-diethynylbenzene dianion
Chem. Sci., 2016, 7, 6245-6250, DOI: 10.1039/C6SC01726F
▌3. 二茂铁“摩天轮”(得票14%)
二茂铁“摩天轮”的分子结构。图片来源:Nature Chem.
坐落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的伦敦眼(The London Eye),是世界上首座观景摩天轮,也是伦敦的地标建筑之一。可能由于经常看到它的缘故,伦敦帝国学院的 Michael S. Inkpen,Nicholas J. Long、Tim Albrecht 等人受到启发,只用二茂铁,制造了一个分子级别的“摩天轮”。科学家们之前制出过二茂铁大环或者线性链结构,但这个“摩天轮”似的二茂铁纳米环却与众不同,它只包含五至九个1,1’-二取代的二茂铁单元。除了结构特殊,这种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纳米结构还有众多潜在的用途,比如用于捕获离子或分子以检测或控制它们,以及电子学和磁学领域。
扫描或长按二维码,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
http://www.nature.com/nchem/journal/v8/n9/full/nchem.2553.html
Oligomeric ferrocene rings
Nature Chem., 2016, 8, 825-830, DOI: 10.1038/nchem.2553
▌2. 偶极矩最大的中性分子(得票28%)
偶极矩最大的中性六取代苯。图片来源:C&EN
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聚合物研究所的 Klaus Müllen 领导的研究小组制备了一种六取代的苯,其中吸电子的氰基和给电子的氨基结合起来,在同一个方向“拉”和“推”分子的电子密度。经测定,其拥有中性分子中已知最大的偶极矩——14.1 Debye,甚至超过了溴化钾(偶极矩为10.5 Debye)等离子化合物。
扫描或长按二维码,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
http://onlinelibrary.wiley.com/doi/10.1002/anie.201508249/abstract
Hexasubstituted Benzenes with Ultrastrong Dipole Moments
Angew. Chem. Int. Ed., 2016, 55, 3220-3223, DOI: 10.1002/anie.201508249
▌1. “三全”分子(得票31%)
同时包括单键、双键和三键的铬络合物(a)和钨络合物(b)。图片来源:Chem. Sci. / Inorg. Chem.
注意,这里的“三全”不是速冻水饺或者汤圆,而是一个原子同时以单键、双键、三键与另一种原子相连,三种键都齐全。在1978年,Schrock 和 Clark 合成了一个钨络合物——W(CBut)(CHBut)(CH2But)(dmpe),在一个钨原子上同时连有碳钨单键、双键和三键(Inorg. Chem., 1979, 18, 2454-2458)。时隔四十年后,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 Evan P. Beaumier 和 Aaron L. Odom 等人用氮-铬络合物(上图a)再现了这一奇观:一个铬原子上同时连有氮铬单键、双键和三键。
扫描或长按二维码,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
http://pubs.rsc.org/en/Content/ArticleLanding/2016/SC/C5SC04608D
A complex with nitrogen single, double, and triple bonds to the same chromium atom: synthesis, structure, and reactivity
Chem. Sci., 2016, 7, 2532-2536, DOI: 10.1039/C5SC04608D
原文链接:
http://yearinreview.cenmag.org/molecules-of-the-year/
阅读更多
▽ 故事
· 如何高效追踪最新文献?Science 邀7位牛人亲授秘籍
· 顶级期刊发表危害数千万人的错误研究,这群“疯子”将其推翻
▽ 论文推荐
· 太阳中微子影响放射性衰变率?证据还不够!| Solar Physics 论文推荐
· 暗物质或藏身于“隐匿域”中 | Phys. Rev. Lett 论文推荐
· 减少二氧化氮与氨或是抑制中国雾霾形成的关键 | PNAS 论文推荐
▽ 论文导读
内容合作请联系
keyanquan@huanqiukexue.com
这里是“科学美国人”中文版《环球科学》服务科研人的微信号“科研圈”。我们:
· 关注科学进展与科研生态
· 推荐重要前沿研究
· 发布科研招聘
· 推送学术讲座与会议预告。
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。